日韩av高清无码_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_国产麻豆成人精品av_豆国产96在线 | 亚洲_强奷乱码欧妇女中文字幕熟女

行業(yè)新聞

泵類檢修規(guī)程手冊

目錄

單級離心泵維護檢修規(guī)程
多極離心泵維護檢修規(guī)程
隔膜泵維護檢修規(guī)程
離心式液下泵維護檢修規(guī)程

單級離心泵維護檢修規(guī)程

1  總則

1.1  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適用于化工企業(yè)吸入口徑小于600mm、型號為IS、IH、Sh型的單級單吸和單級雙吸離心泵的維護和檢修。亦可用于BA型、F型離心泵的維護和檢修。其它相似類型的泵可作參考。

1.2  結構簡述

    單級離心泵主要由泵體、泵蓋、葉輪、軸和托架等部件組成。單吸泵的葉輪安裝在軸端呈懸臂式,軸線端面進水,排出口與泵的軸線垂直。雙吸泵的泵體為水平剖分式,葉輪采用雙吸式葉輪,由兩端軸承支承、吸入口與排出口均在泵體上,成水平方向與泵體垂直。電動機通過聯(lián)軸器直接驅動泵。

1.3  技術性能

1.3.1  IS型、IH型單級單吸離心泵主要性能

表21.3.2   Sh型單級雙吸離心泵主要性能見表2。

吸入口徑

   mm       

             

 150      

           

  200    

           

   250    

           

   300    

             

  350      

             

  500      

           

     600    

流    量

m3/h

             

144~170

           

234~288 

           

  414~486

           

  684~792

             

  1044~1260

             

  1764~2016

           

  2880~3420

揚    程

m

             

      40~47.6 

           

     36~93.5

11~65.1

             

  10~90  

             

13.4~125

             

12.3~98.4

           

15.5~71

電機功率

kw

             

  28~55    

           

    40~100 

           

 20~135

           

 28~300 

             

55~680   

              115~850  

            

190~780 

轉    速

     r/min

                           2900

                                                                 1450

                           

970

輸送液體

   清水及物理化學性質類似于水的液體,最高溫度不超過80℃                                           

2. 完好標準

2.1  零、部件

2.1.1  泵本體及各零、部件完整齊全。

2.1.2  基礎螺栓及各連接螺栓齊全、緊固。

2.1.3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穩(wěn)固。

2.1.4  壓力表、電流表等儀表齊全、靈敏,量程符合規(guī)定,并定期校驗。

2.1.5  各部安裝配合符合規(guī)定。

2.1.6  泵體及附屬閥門、管件、管線油漆完整,標志明顯。

2。1.7  基礎及底座完整、堅固。   

2.2  運行性能

2.2.1  油路暢通,潤滑良好,實行 “五定”、“三級過濾”。

2.2.2  運轉正常,無異常振動、雜音等現象。

2.2.3  壓力、流量平穩(wěn),各部溫度正常,電流穩(wěn)定。

2.2.4  能達到銘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術資料

2.3.1  有泵的總圖或結構圖、易損件圖。  

2.3.2  有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   

2.3.3  操作規(guī)程、維護檢修規(guī)程齊全。

2.3.4  設備檔案齊全,數據準確可靠,包括: 

    a.安裝及試車驗收資料;

    b.設備運行記錄;

    c.歷次檢修及驗收記錄;

    d.設備缺陷及事故情況記錄。

2.4  設備及環(huán)境

2.4.1  設備清潔,外表無塵灰、油垢。

2.4.2  基礎及底座整潔,表面及周圍無積水、廢液,環(huán)境整齊、清潔.

2.4.3  進出口閥門、管口法蘭、泵體等處接合面均無泄漏。

2.4.4  軸封處泄漏

    a.填料密封:介質為水時,初期每分鐘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鐘不多于40滴;其他

液體,每分鐘不多于15滴;

    b.機械密封:初期應無泄漏,末期每分鐘不超過5滴。

3. 設備的維護 

3.1  日常維護

3.1.1  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程序啟動、運轉與停車,并做好運行記錄。

3.1.2  每班檢查各潤滑部位的潤滑情況。

3.1.3  新?lián)Q軸承后,運行100小時應清洗換油;以后每運行1000—1500小時換油一次,油脂每運行2000—2400小時換油。

3.1.4  經常檢查軸承溫度,應不高于環(huán)境溫度35℃;軸承的最高溫度:滾動軸承不得超過75℃,滑動軸承不得超過65℃。

3.1.5  經常觀察泵的壓力和電機電流是否正常和穩(wěn)定,設備運轉有無異常聲響或振動,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3.1.6  經常保持泵及周圍環(huán)境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密封符合要求。

3.1.7  維修人員應定時上崗,檢查設備并及時處理所發(fā)現的問題。

3.1.8  在泵所處環(huán)境溫度較低情況下,泵停用時,排盡剩液,以防凍裂機殼及零件。

3.2  定期檢查內容

  對于生產系統(tǒng)中重要的泵,可按表3內容定期檢查。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見表4。

3.4  緊急情況停車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緊急停車處理:

    a.泵內發(fā)出異常的聲響;

    b.泵突然發(fā)生劇烈振動;

    c.電機電流超過額定值持續(xù)不降;

    d.泵突然不出水。

 

檢查項目

周期

內容

判斷標準

推薦使用儀器

監(jiān)測滾動軸 

目的運轉情況

           

           

           

            

           

           

           

           

  7天

       

       

       

       

       

       

       

       

       

   測量滾動軸承

振動的沖擊能

量,以判斷軸承

是否處于良好狀

態(tài)

   當dBN<20時:                  

 軸承狀態(tài)良好,下次按周期測量

        

   當20<dBN<35時               要引起注意,軸承已出現早期損傷,必須在較短期間內再次測

                        

  當dBN>35時                

  軸承有明顯的損傷,必須在更短的期間內測量   

  當dBN>50時                    

  應迅速更換軸承                  

  沖擊脈沖計 

CMJ—1型  

             

SPM—43A型

             

             

             

             

             

             

 監(jiān)測泵的運

行情況              

           

           

           

           

           

           

           

             

           

           

           

  7天

       

       

       

       

       

       

       

       

       

       

       

在軸承室處從徑向測量殼體振動的振幅   

             

             

             

             

             

             

               

             

             

 單振幅A不超過以下值:                      

   1)軸中心線高≤225mm             轉速n=1450r/min          

          A≤0.03mm                

     轉速n=2900r/min          

        A≤0.02mm                  

   2)軸中心線高度>225mm

     轉速n=970r/min          

          A≤0.06mm              

     轉速n=1450r/min        

          A≤0.04mm             

     轉速n=2900r/min        

          A≤0.03mm                              

便攜式測振儀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1  檢修周期   

  檢修周期見表5。

4.2  檢修內容

4.2.1  小修

4.2.1.1  檢修填料密封,更換填料。

4.2.1.2  檢查與調整聯(lián)軸器的同軸度及軸向間隙,更換聯(lián)軸器的易損件。

4.2.2.3  解體、檢查各零部件的磨損、腐蝕和沖蝕程度,予以修復或更換。

4.2.2.4  檢查軸的磨損、腐蝕和直線度,進行修復。

4.2.2.5  測定葉輪的靜平衡及檢查轉子的晃動量。  

4.2.2.6  檢查軸承的磨損情況,刮研軸瓦、調整間隙,以及更換軸承。

4.2.2.7  檢查與調整葉輪密封環(huán)、軸套、壓蓋、軸封等各部間隙。

4.2.2.8  檢查或校驗壓力表。

4.2.2.9  檢查、清掃以及修理電機。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內容。

4.2.3.2  更換葉輪。

4.2.3.3  更換泵軸。

4.2.3.4  泵體測厚、鑒定;作必要的修理。 

4.2.3.5  測量及調整泵體的水平度。   

4.2.3.6  除銹防腐。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

5.1  泵體及底座

5.1.1  泵體及底座應無裂紋,泵體渦旋室及液體通道內壁鑄造表面應光滑,在不承受壓力部位發(fā)現裂紋或其他可焊補的鑄造缺陷時,按照JB/TQ369《泵用鑄鐵件焊補》進行修補。

5.1.2  雙吸葉輪泵泵體與泵蓋中分面的平面度,以一米長的平尺檢查應不超過0.1mm,裝配時墊以0.2~0.25mm的紙墊。   

5.1.3  泵體安裝的水平度:   

    a.單吸式離心泵:縱向(沿泵軸方向)0.05mm/m;

              橫向(垂直于泵軸方向)0.10mm/m。

    b.雙吸式離心泵:縱向及橫向均為0.05m/m。

5.2  泵軸及軸套

5.2.1  泵軸不應有腐蝕、裂紋等缺陷,修理或更換泵軸必要時可作無損探傷,檢測有無裂紋。

5.2.2  泵軸軸頸的表面粗糙度:安裝葉輪、軸套及裝配聯(lián)軸器處3.2,裝配滾動軸承處1.6,滑動軸承處0.8 

5.2.3  以兩軸承處軸頸為支點,用千分表檢查裝配葉輪、軸套以及聯(lián)軸器等部位軸頸的徑向圓跳動,應不大于0.03mm。

5.2.4   鍵槽中心對軸頸中心線的偏移量應不大于0.06mm,歪斜不大于0.03mm/100mm。

5.2.5  鍵槽磨損后,可根據磨損情況適當加大,但最大只可按標準尺寸增大一級,在結構和受力允許時,可在原鍵槽的900或1200方向另開鍵槽。

5.2.6  軸頸磨損后,可用電鍍、噴鍍或涂鍍的方法修復。

5.2.7  軸套材料應符合圖樣;軸套不允許有裂紋,外圓表面不允許有砂眼、氣孔、疏松等鑄造缺陷。

5.2.8  軸套與軸的配合用H8/h8或H9/h9。

5.3  葉輪  

5.3.1葉輪表面及液體流道內壁應清理潔凈,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與非加工面銜接處應圓滑過渡。

5.3.2  葉輪與軸一般采用H7/h6配合。

5.3.3  新裝的葉輪必須作過靜平衡,作靜平衡的不平衡重量應不大于表6數值;超過時用去重法從葉輪兩側切削,切去的厚度應不超過葉輪原壁厚的1/3,切削部位應與未切削處平滑相接。

5.4  轉子部分拆裝

5.4.1  在拆卸軸套、葉輪螺母、滾動軸承等,如發(fā)現被銹蝕咬住,應用煤油或除銹劑浸泡后再拆,不要隨意敲擊。

5.4.2  裝配后檢查轉子部件上葉輪的密封部位外圓及軸套外圓的徑向圓跳動,應不超過表7規(guī)定。  

表6

葉輪外圓直徑mm

200

201    ~  300

301~ 400

401~ 500

501~   700

701~ 900

允許不平衡重量g

3

5

6

10

15

20

5.4.3  葉輪密封部位外圓與密封環(huán)的直徑間隙根據圖樣規(guī)定,若無資料,可按表8~表10

選取。其中:表8適用于材料為鑄鐵和青銅的泵;表9適用于材料為碳鋼、Crl3鋼的泵;表10適用于材料為1Cr18N19或類似耐酸鋼的泵。四周間隙應保持勻

 表7  mm

 名義直徑部位

         

  ≤50 

         

>50~120

           

        

>120~260

           

  

>260~500

>500~800 

葉輪密封部位外圓的徑向圓跳動

         

 0.05

         

           

0.06

           

           

    0.08

           

         

   0.10

         

         

   0.12

         

 軸套外圓徑向圓跳動  

         

 0.04

         

           

   0.05

           

           

    0.06

           

   

                表8   mm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

間隙

           

使用磨損

極限間隙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使用磨損

極限間隙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75

>75~110

>110~140

>140~180

>180~220

0.25

0.30

0.35

0.40

0.45

0.37

0.44

0.50

0.56

0.63

1.2

1.5

1.5

1.8

2.0

>220~280

>280~340

>340~400

>400~460

>460~520

0.50

0.55

0.60

0.65

0.70

0.68

0.75

0.80

0.89

0.94

2.2

2.6

2.5

2.8

3.0

 

表9                   mm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使用磨損

極限間隙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使用磨損

極限間隙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90

>90~120

>120~150   

0.35

0.40  0.45

    0.50

    0.54

    0.61

1.5

1.8

2.1

>150~180

>180~220

>220~280

0.50

0.55

0.60

0.66

0.73

0.80

2.0

2.2

2.5

 

5.4.4  轉子裝于泵體內,應使葉輪流道中線對準渦旋室中線。對于雙吸葉輪應用軸套螺母調整葉輪位置,使與兩側密封環(huán)端面間隙相等;并應測定轉子的軸向總竄動量,轉子定位時取總審動量的一半。

  表10   mm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使用磨損

極限間隙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使用磨損

極限間隙

 

  最   小 

  最   大   

   

 最 小   

 最 大   

 

≤80

> 80—110

>110—140

>140—160

 0.40

 0.45

 0.50

 0.55

 0.52

 0.59

 0.66

 0.71

1.8   

2.0   

2.0   

2.2   

>160—190 

>190—220 

>220—250 

>259—280

0.60

0.65

0.70

0.75

0.78

0.83

0.88

0.95

     2.5 

     2.5 

     2.8 

    3.0 

5.5  滾動軸承

5.5.1  滾動軸承的滾子與滾道應無坑疤、銹斑等缺陷,保持架完好,接觸平滑,轉動無雜音。

5.5.2  檢查與滾動軸承配合的軸頸和軸承座的尺寸,應符合圖樣規(guī)定。

5.5.3  軸承壓蓋與滾動軸承端面間間隙應不大于0.10mm;軸的膨脹側軸承壓蓋與滾動軸承端面的間隙,應根據兩軸承間軸的長度和介質溫度確定,留出足夠的間隙。

5.5.4  拆裝滾動軸承應使用專用拆裝工具或利用壓力機,且方法要正確。不得用錘直接敲擊軸承。裝配后軸承內圈端面應與軸肩靠緊。

5.5.5  用加熱法將軸承裝于軸頸時,應在油溫不超過120℃的機油中加熱或使用軸承加熱

器,嚴禁用直接火焰加熱。

5.6  滑動軸承

5.6.1  軸承合金與瓦殼的結合應緊密牢固,表面無氣孔和傷痕。

5.6,2  與軸頸接觸角度在下瓦中部60°-90°范圍(轉速>1000r/min取下限,轉速〈1000 r/min取上限)。接觸均勻,用涂色法檢查每平方厘米應有2—4個色點。

5.6.3  軸瓦頂間隙按表11選取。

5.7  密封裝置

5.7.1填料密封

5.7.1.1  軸套(或軸)在填料函處的表面粗糙度不得超過

5.7.1.2  填料襯套和壓蓋與軸套(或軸)的直徑間隙按表選取,四周間隙應均勻。

                       表11   mm

             

  軸直徑     

             

     軸瓦頂間隙                                       

 

轉速<1000  r/min

轉速≥1000  r/min

 50—80 

 >80—120

 >120—180 

   0.06—0.14   

   0.08—0.16

   0.10—0.20   

   0.10—0.18   

   0.12—0.21  

   0.15—0.25    

                                       表12   mm

軸套或軸直徑

     ≤75       

  >75—110    

  >110—150   

   直徑間隙 

 0.75—1.00

   1.00—1.50

   1.50—2.00 

5.7.1.3  填料壓蓋與填料箱內壁的配合采用H11/d11.

5.7.1.4  填料環(huán)與填料箱內壁的直徑間隙為0.15—0.20mm,填料環(huán)與軸套(或軸)的直徑間隙應較表12中數值相應增大0.3—0.5mm。

5.7.1.5  壓蓋壓入填料箱的深度應為0.5—1圈填料高度,最小不能小于5mm,壓蓋不得歪斜,松緊度要調節(jié)適當。

5.7.1.6  填料接口應成斜口對接,填料選用要合適。

5.7.1.7  注意填料環(huán)的環(huán)槽對準填料箱上的水封孔或略偏外側,使水流暢通。

5.7.2  機械密封

5.7.2.1  安裝機械密封部位對軸(或軸套)的要求:

    a.徑向圓跳動應符合表7規(guī)定;

    b.表面粗糙度;

    c.外徑偏差不超過h6。

5.7.2.2  泵軸的軸向竄動應不超過±0.5mm。

5.7.2.3  動環(huán)與靜環(huán)接觸的密封端面平面度應符合要求,其表面粗糙度:金屬材料密封環(huán)達,非金屬材料密封環(huán)。動環(huán)和靜環(huán)與輔助密封圈接觸部位的表面粗糙度應為。

5.7.2.4  機械密封的拆裝

    a.拆裝應仔細,避免磕碰,劃傷動、靜環(huán)密封面及輔助密封圈,絕對不允許用手錘或鐵器敲擊;

    b.在安裝時,必須將裝配部位及機械密封清洗干凈,防止任何雜質進入密封部位。密封面在裝配時可涂抹透平油或錠子油;’

    c.彈簧的壓縮量必須適當,使彈簧壓縮后的長度為其工作長度。

5.8  聯(lián)軸器

彈性套柱銷聯(lián)軸器兩軸的對中偏差及端面間隙應符合下表13標準。 

                               表13                                  mm

連軸器外徑mm

端面間隙mm

對中偏差mm

連軸器外徑mm

端面間隙mm

對中偏差mm

徑向位移

軸向傾斜

徑向位移

軸向傾斜

71—106

130—190

3

4

〈0.04

〈0.05

〈0.2/1000

〈0.2/1000

224—250

315—400

5

6

〈0.  05

〈0.08

〈0.2/1000

〈0.2/1000 

6.  試車與驗收

6.1  試車前準備工作

6.1.1  清除泵座及周圍一切雜物,清理好現場。

6.1.2 檢查泵座、電機座螺栓及各部連接螺栓的緊固情況。

6.1.3 檢查密封是否符合要求,冷卻系統(tǒng)是否暢通。

6.1.4  按規(guī)定加好潤滑油(脂)。

6.1.5  空轉電機、檢查旋轉方向,無誤后裝上聯(lián)軸器柱銷。

6.2  試車

6.2.1  盤車兩周,注意泵內有無異聲,盤車是否輕便,盤車后將防護罩裝好。

6.2.2  向泵內引入或注滿液體,排盡氣體。

6.2.3  按泵的啟動操作程序啟動、啟動后運轉正常,即可連續(xù)運轉試車。

6.2.4  試車時間不少于2小時,應達到:

a.運轉平穩(wěn)無雜音,冷卻、潤滑良好;  

b.軸承溫度正常;

    c.軸承部位殼體的振動不超過規(guī)定;

    d.流量、揚程達到銘牌數值或查定能力;電機電流不超出額定值;

    e.密封符合要求。

6.3  驗收

    泵在檢修后質量符合本規(guī)程要求,檢修記錄齊全、準確,試車正常,可按規(guī)定辦理

驗收。

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7.1  維護安全注意事項

7.1.1  泵座上不準放置維修工具和任何物體。

7.1.2  泵在運轉中,不在靠近轉動部位擦抹設備。

7.1.3  保持電機接地線完好,清掃時注意不要將水噴灑在電機上。

7.2  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7.2.1  檢修人員應遵守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及本企業(yè)的有關安全檢修規(guī)定。

7.2.2  檢修前必須辦理有關安全檢修手續(xù)。

7.2.3  切斷電源,掛上“禁動牌”。

7.2.4  放掉剩液,關閉進、出口閥門或加堵盲板與系統(tǒng)隔絕。

7.2.5  拆卸、清洗、更換的零部件以及檢修工具要整齊擺放,做到文明檢修。

7.3  試車安全注意事項

7.3.1  試車應有組織地進行,并有專人負責試車中的安全檢查工作。

7.3.2  開停泵由專人操作,操作者必須持有該崗位的“安全作業(yè)證”。

7.3.3  嚴格按照泵的啟動、停止操作程序開停。

7.3.4  試車中如發(fā)現不正常的聲響或其他異常情況時,應停車檢查原因,并消除后再試。

多級離心泵維護檢修規(guī)程

1 總則

1.1  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適用于化工企業(yè)常用D型、DA型、GC型及DG型多級離心泵的維護和檢修。泵主要用于鍋爐給水和輸送不含顆粒性物質和雜質、物理化學性質與水類似的液體。對于其他型號類似的多級離心泵可作參考。

1.2  結構簡述

    泵的固定部分由進水段、中段、出水段、導葉、軸承體和密封裝置等組成;轉動部分主要由泵軸及裝在軸上的數個葉輪、軸套和一個平衡軸向推力的平衡盤以及聯(lián)軸器組成。葉輪多個串聯(lián)工作,同一型號泵的揚程根據級數而定。泵由電動機經聯(lián)軸器直接驅動。

1.3  技術性能

設備主要技術性能見表1。

泵型號

吸入口直徑

mm

流量

m3/h

單級揚程

m

級數

電機功率

kW

轉速

r/min

液體溫度

D型單吸

多級分段式

50

18

8.5

3~9

2.2~7.5

2950

≤110

80

24.6

11.4

2~9

4~17

100

54

15.5

7.5~40

125

101

21.5

22~100

150

155

30

75~225

1480

200

280

40.8

110f~440

DA型單

吸多級分段式

50

18

8.4

2~9

2.8~10

1450

≤80

80

32.4

11.3

4.5~20

100

54

32

10~55

125

108

20

28~100

150

162

62

40~180

200

288

37.5

155~500

CC型單

吸多級分式

40

6

23

2~9

3~15

2590

≤110

50

10

32

5.5~30

65

15

27

7.5~37

45

7~12

45~75

100

45

41

2~9

22~90

DG型單

吸多級分段式

50

12.5

25

3~12

7.5~30

2590

≤110

65

25

30

3~10

15~45

80

46

22~75

150

85

67

3~9

75~240

100

147

4

360

150

440

180

119

5

500

2  完好標準

2.1  零、部件

2.1.1  泵本體及各零、部件完整齊全。

2.1.2  各部連接螺拴齊全,連接緊固,無銹蝕。

2.1.3  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穩(wěn)固。

2.1.4  壓力表、電流表等儀表齊全、靈敏,量程符合規(guī)定并定期校驗。

2.1.5  進、出口閥門及潤滑、冷卻系統(tǒng)管線安裝整齊,標志明顯,油標、油杯等齊全好用。

2.1.6  各部安裝配合符合規(guī)定。

2.1.7  泵體、泵座及附屬管線、管件油漆完整。

2.1.8  基礎、底座完整,堅固。

2.2  遠行性能

2.2.1  油路暢通,潤滑良好,實行“五定”、“三級過濾”。

2.2.2  壓力、流量平穩(wěn),各部溫度正常,電流穩(wěn)定。

2.2.3  運轉平穩(wěn),無異常振動、雜音等不正?,F象。

2.2.4  能力可達到銘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術資料

2.3.1  有泵的總裝圖或結構圖,有易損配件圖。

2.3.2  有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

2.3.3  操作規(guī)程、維護檢修規(guī)程齊全。

2.3.4  設備檔案齊全,數據準確,包括:

    a.安裝及試車驗收資料;

    b.設備運行記錄;

    c.歷次檢修及驗收記錄;

    d.設備缺陷及事故情況記錄。

2.4  設備及環(huán)境

2.4.1  設備清潔,外表無塵灰、油垢。

2.4.2  基礎整潔,表面無積水、雜物,環(huán)境整齊清潔。

2.4.3  進出口閥門、法蘭接口及泵體各段接合處均無泄漏。

2.4.4  軸封處泄漏不得大于:

    a.填料密封,初期每分鐘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鐘不多于40滴;

    b.機械密封,初期應無泄漏,末期每分鐘不多于5滴。

3  設備的維護

3.1  日常維護

3.1.1  嚴格按泵的操作規(guī)程啟動、運行與停車,并做好運行記錄。

3.1.2  每班檢查潤滑部位的潤滑油是否符合規(guī)定。

3.1.3  新?lián)Q軸承后,工作100小時應清洗換油,以后每運行1000-1500小時換油一次,油脂每運行2000-2400小時換油。

3.1.4  經常檢查軸承溫度,應不高于環(huán)境溫度35℃,滾動軸。承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5℃;滑動軸承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65℃。經常檢查電機溫升。

3.1.5  每班檢查軸封處滴漏情況,填料密封保持每分鐘10-20滴為宜;對于機械密封,要達到完好標準。

3.1.6  經常觀察泵的壓力和電機電流是否正常和穩(wěn)定注意泵有無噪音等異常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3.1.7  經常保持泵及周圍場地整潔,及時處理跑、冒、滴、漏。

3.1.8  維修人員應定時上崗,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并及時處理所發(fā)現的問題。

3.2  定期檢查內容

    對于生產系統(tǒng)中重要的泵,可按表2內容定期檢查。 

表2

檢查項目

周期

內容

判斷標準

推薦使用儀器

監(jiān)測滾動

軸承的運

轉情況

7天

測量波動軸承

振動的沖擊能

量,以判斷軸承

是否處于良好狀

態(tài)

當dBN<20時

軸承狀態(tài)良好,下次按周期測量

當20<dBN<35時

要引起注意,軸承已出現早期損傷,必須在較短期間內再次測量

當dBN>35時

軸承有明顯的損傷,必須在更短的期間內測量

當dBN>50時

應迅速更換軸承

沖擊脈沖計

CMJ-1型

SPM-43A型

監(jiān)測滑動

軸承的運

轉情況

7天

測量軸承振動

的加速度值

1.相對判斷法:總振平值超過正常值2倍以上時,內部已發(fā)生故障,需引起重視,縮短監(jiān)測周期;

當總振平值超過正常值4倍時,可能發(fā)生嚴重故障,應停泵檢查修理

2.類比判斷法:測量點比若干相同泵同一點的加速度有效值高出一倍以上時,應引起重視縮短周期監(jiān)測

,超過二倍以上時可能發(fā)生嚴重故障,應停泵修理

217機器故障檢查儀

監(jiān)測泵的

振動情況

7天

在軸承殼體處

從徑向測量殼體

振動的振幅

單振幅且A應不超過以下值

1)泵轉速為1450r/min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3mm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4mm

2)泵轉速為2900r/min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2mm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3mm

便攜式

測振儀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見表3。

3.4  緊急情況停車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應緊急停車處理:

a.泵突然發(fā)生劇烈振動;

b.泵內發(fā)出異常聲響;

c.電流超過額定值持續(xù)不降經處理無效;

d.泵突然不出

現象

原因

處理方法

現象

原因

處理方法

泵不打

水或流

量不足

1.吸入閥堵塞

2.吸入管路阻力

太大或吸水高度太高

3.出水管路阻力

太大

4.泵或吸入管內

存空氣,有漏氣處

5.葉輪堵塞

6.密封環(huán)磨損嚴

1.清掃吸入閥

2.清掃吸入管路

或降低吸水高度

3.檢查及清掃出水

管路或改進出水管

4.排除空氣,消除

漏氣處

5.清掃葉輪

6.更換葉輪密封

環(huán)

泵內部聲音

反常,泵不

上水

1.流量太

2.吸入管阻力太

3.在吸入管部分

有空氣滲入

4.所吸、送液體溫

度過高

1.增大流量

2.浦掃吸入管或

降低吸入高度

3.檢查吸入管部

分及閥,消除漏

氣處

4.降低所吸送液

體溫度

軸承溫度高

1.油量不足或油

不潔凈

2.軸承間隙太小

3.電機軸與泵軸

同軸度超過規(guī)定

1.加油或清洗軸

承換油

2.副研軸瓦,調

電流過

1.填料壓得太緊

2.轉子部分與固

定部分磨擦

3.洪水量過大

1.放松填料壓蓋

2.檢查、調整

3.調小出口閥門,

減少流量

整間隙

3.找正聯(lián)軸器

密封漏損大

1.填料磨損

2.軸或勒套磨損

3.泵軸彎曲

4.動、靜密封環(huán)

端面腐蝕、磨損

或劃傷

5.靜環(huán)裝配歪斜

6.彈簧壓力不足

1.更換填料

泵振動

1.電機軸與泵軸

同軸度超過規(guī)定

2.泵釉彎曲或轉

子不平衡

3.葉輪中有異物

或葉輪磨損

4.轉子與殼體產

生摩擦

5.軸承間隙大

6.底座螺栓松動

1.找正聯(lián)軸器

2.校直軸、轉子

做平衡

3.清掃葉輪或更

換葉輪

4.調整轉子與殼

體間隙

5.調整間隙或更

換軸承

6.緊因底座螺接

2.修復或更換磨

損件

3.校正或更換泵

4.修復或更換動

、靜密封環(huán)

5.重裝配靜環(huán)

6.調整彈簧壓縮

量或更換彈簧

  2.當本單位狀態(tài)監(jiān)測手段已具備開展預測維修條件時,經請示上一級主管單位批準,可不受此表限制。

 注:1.吸入口直徑≤100mm的泵無大修,大修內容并入中修。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1  檢修周期

    檢修周期見表4。

4.2  檢修內容

4.2.1  小修

4.2.1.1  檢修填料密封,更換填料。

4.2.1.2  檢查軸承及潤滑系統(tǒng),更換潤滑油(脂)。

4.2.1.3  清理、檢修冷卻水系統(tǒng)。

4.2.1.4  清掃、檢修閥門。

4.2.1.5  檢查及找正聯(lián)軸器,調整軸向間隙,更換聯(lián)軸器易損件。

4.2.1.6  消除在運行中發(fā)現的缺陷和滲漏,及檢查和緊固各部螺栓。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內容。

4.2.2.2  檢修機械密封,更換零件。

4.2.2.3  解體、清洗檢查葉輪、密封環(huán)、襯套、軸套、導葉、平衡盤、平衡環(huán)及各部零件的磨損、腐蝕、沖蝕程度,予以修復或更換。

4.2.2.4  修理及刮研軸瓦、調整間隙,以及更換軸承。

4.2.2.5  測定葉輪的靜平衡。

4.2.2.6  檢查各段葉輪毅、軸套、平衡盤轂、緊固螺母間端面接觸情況,測量及校正各段葉輪間距。

4.2.2.7  測量泵軸及轉子部件各部跳動量。

4.2.2.8  檢查、調整各部間隙。調整轉子竄動量。

4.2.2.9  校驗壓力表。

4.2.2.10  檢修電機。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內容。

4.2.3.2  更換葉輪及導葉。

4.2.3.3  更換泵軸。

4.2.3.4  泵體各段檢測、鑒定和作必要的修理。

4.2.3.5  調整泵體的水平度。

4.2.3.6  設備及附屬管線除銹防腐。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

5.1  泵體與底座

5.1.1  泵體應無裂紋,液體流道表面鑄造光滑、無砂眼和氣孔。各段泵體間接合面平行度為0.1mm/m,接合面及凸緣無毛刺及碰撞變形。

5.1.2  泵體與葉輪密封環(huán)的配合采用H7/h6。

5.1.3  底座與基礎面應接觸嚴密,底座安裝水平度:縱向0.05mm/m橫向0.10mm/m。

5.1.4  有軸向膨脹滑銷的泵,滑銷和銷槽應平滑無毛刺。

5.1.5  組裝時,擰緊泵體總連接螺桿應對稱進行,且用力要均勻。

5.2  導葉與襯套

5.2.1  導葉液體流道部份應光滑,型砂清理干凈;與襯套配合部位不應有嚴重的通孔、氣蝕等缺陷。

5.2.2  導葉與襯套的配合采用H7/n6或H7/r6。

 

表5

襯套內徑

30~60

>60~90

>90~120

導葉襯套與葉輪輪轂直徑間隙

0.20~0.30

0.30~0.42

0.35~0.50

5.2.3  導葉襯套與葉輪輪轂的直徑間隙見表5,間隙應四周均勾,使用磨損極限不超過表中最大值的3倍。

5.3  泵軸

5.3.1  泵軸表面不得有裂紋、傷痕和銹蝕等缺陷,大修或更換泵軸必要時可作探傷檢查。軸磨損可用電鍍、噴鍍、刷鍍等方法進行修復。

5.3.2  泵軸與葉輪及軸套配合的軸頸公差用h6,與滾珠軸承配合軸頸用js6或k6,與聯(lián)軸器配合軸頸用js6,軸頸的圓度和圓柱度應不大于其宜徑公整之半。

5.3.3  軸徑表面粗糙度:裝配葉輪與軸套處、滾動軸承處,滑動軸承處,裝配聯(lián)軸器處

5.3.4  以軸承處軸頸為基準,用千分表檢查裝配葉輪、軸套及聯(lián)軸器軸段的徑向圓跳動,應不大于0.03mm。

5.3.5  鍵槽中心線對軸中心線的偏移不得超過0.06 mm,歪斜不得超過0.03mm/100mm。

5.4  葉輪

5.4.1  葉輪的液體流道內壁應清理光潔,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與非加工面銜接處應平滑過渡。

5.4.2  葉輪輪轂對軸孔的端面圓跳動應不大于表6規(guī)定。

5.4.3  葉輪鍵槽及平衡盤鍵槽中心線對軸孔中心線的歪斜應不大于0.03mm/100mm。

5.4.4  新裝葉輪必須作過靜平衡,靜平衡允差見表7。超過表中數值時用去重法從葉輪兩側切削,切去的厚度應不超過葉輪原壁厚的l/3,切去部份應與葉輪壁平滑過渡。

直徑

25~60

>60~160

>160~400

端面圓跳動

0.025

0.040

0.060

葉輪外圓直徑

≤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靜平衡允差/g

3

5

8

10

5.4.5  葉輪與密封環(huán)的直徑間隙按表8選取,四周間隙應保持均勻。使用磨損極限不超過表7中最大數值的3倍。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密封環(huán)直徑

        直徑間隙

        最小

        最大

        最   小

        最   大

        ≤75

        >75~110

        >110~140

        >140~180

        0.25

        0.30

        0.35

        0.40

        0.37

        0.44

        0.50

        0.56

        >180~220

        >220~280

        >280~340